發表文章

新藝術風格的概念筆記

圖片
新藝術運動 時間:1890-1910 (19末20初) 地點:法國、比利時、英國。 由來:法國傢俱設計師薩穆爾·賓於巴黎所開設的新藝術之家,建築委託霍塔、亨利菲爾德設計曲線裝飾。 代表藝術家:高地(建築師)慕夏(畫家)、克林姆(奧地利維也納分離派為新藝術在奧地利的支流) 上圖為高地位於西班牙巴塞隆納的知名建築-聖家堂,下圖為巴特羅公寓。 下圖三張為慕夏作品 上圖為慕夏經典春夏秋冬系列之“春” 下圖為克林姆的作品“吻”(這張大家一定看過!不管是逛Ikea或是看八點檔都會遇到) 新藝術特色: 1.利用自然元素,如大量取用動物、植物為創作靈感(動植物彎曲型態演變) 2.使用有機曲線及非對稱架構為主的裝飾風格,又被稱女性風格(充滿活力、波浪形狀和流動的線條) 3.建築中運用鑄鐵,為新藝術建築的重要特徵。 新藝術流行歐洲各國的主要原因: 1.對機械化大量生產粗濫產生厭惡,所以用曲線風格加諸於產品外觀降低粗糙。 2.攝影術的出現擴展新藝術的流傳 3.浮世繪曲線的流行(19世紀末日本浮世繪及木刻畫運送歐洲販賣流行) 4.中世紀基爾特手工書的流行(手工書多用捲曲線條、抽象動物圖裝飾造成流行) 5.負空間巧妙的運用捲曲線條。 補充:新藝術深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 浮世繪為日本江戶時代的風俗畫,浮世源為佛教用語。 奠基人物:菱川師宣(好色一代男、伽羅枕) 知名作品:葛氏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裡(下圖)

浪漫主義 (上)

圖片
說到透納與浪漫主義 就讓我想到大學美術術科考試有一門科別為「美術鑑賞」 這門科別可以說是最難拿分的一門科別 因為「沒有範圍」,也「不太會從課本裡考」。 內容從古至今、東方到西方、繪畫、攝影、雕塑、工藝、文學 甚至建築設計、新媒體藝術、文化政策、時事等等... 舉凡和藝術沾上邊的都有可能出現在考題裡。 而往年考生的平均分數大約落在45分左右... 幾個月前到倫敦參觀各大美術館時 出現幾幅我當年度考大學時出現在美術鑑賞試題上的作品 連結在這裡 其中第八題(這題我有答對XD)提到的英國畫家透納作品(或譯做泰納) 在倫敦的泰特不列顛美術館裡的珍藏可謂是全球之最。 本來想直接藉著透納帶大家來認識「浪漫主義」藝術 但由於浪漫主義涵蓋的範圍太廣 甚至到現在,很多藝術家也為它的定義提出不同解釋 所以這篇 先欣賞幾幅我在美術館裡拍攝泰納作品的局部  ( 因為整幅作品網路上都找得到,局部近拍的圖檔很稀有 ) 下一篇再整理出「浪漫主義安全牌大方向」的內容與大家分享 ~

浪漫主義 (下) 大方向的概念筆記

圖片
首圖放上去年在法國羅浮宮拍攝的浪漫主義經典作品-自由領導人民 上篇帶大家欣賞透納的作品 這篇要更深入了解透納以及「浪漫主義風格」 什麼是浪漫主義? 說到浪漫主義,很多人會因著“浪漫”一詞而與看起來很羅曼蒂克的 象徵主義 風格混淆  或是同樣也很羅曼蒂克的 新藝術風格 混淆 明明都超像的啊 XD 但上面兩張 不是 浪漫主義風格 !!! 下次再來介紹那些很容易混淆的藝術派別 不過浪漫主義只是光聽名字會和上面兩張做連結而已 浪漫主義風格的繪畫,一點都不走浪漫唯美風!!! 那到底何謂浪漫主義? 畫面的呈現又是如何 ? 哼哼你以為我要親自用自己的理解去跟你解釋嗎XD 我才不會做這種網路上查就很多資料的事呢 (其實只是不會解釋)  ( 我只是一個整理重點及附上範例的存在 >w<  ) 我再怎麼解釋也不會比維基百科來的清楚詳細,所以 在此附上連結 有了概念以後 我開始來畫重點、附上整理範例了 ~ 如果要知道一幅畫是否為浪漫主義風格 不外乎從以下 四個條件 做判斷: 年代 、 情感 、 取材 、 藝術家 。 (以前考試很常出現判斷題,若考題不是為人熟之的世界名畫,那我就會先從這四個大方向去判斷) 1. <年代> 發生 18世紀~19世紀初 的藝術、文學、文化運動。 2. <情感> 強調 緊張、不安、驚恐 情緒 , 想像瑰麗 、 畫面 誇張奔放 以下附圖範例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自畫像-庫爾貝 (Gustave Courbet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農神吞噬其子-哥雅 ( 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 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巨人-哥雅 ( Francisco José de Goya y Lucientes ) 3. <取材> 題材多關乎 歷史 (例如法國大革命、

想到就記錄的筆記 (持續更新)

圖片
不放圖好像有點空,所以放個壞貓咪的大頭 皮膚受光面到暗代反光的顏色變化 膚白/轉橘帶白、紅、轉深咖啡帶紅/黃綠反光 超自然 皮膚銜接頭髮的地方會有一點透明感 帶青綠(不一定) 碳色鬆 不敢壓 炭筆邊緣線處理不好 所以壓炭色時容易被抹太模糊 空間會被抹掉 照著體感去觸摸 壓炭色 壓的時候要用觀念去理解後再動作 主要四色去調和:黑 鉛白 土色 英國紅 其他輔助色:檸檬黃 UMBER咖啡色 青 細節不要用扇形筆去撥 用小筆 方向記得正確以免形狀跑偏 罩染前必須上配方回色避免色偏 用手指上會比較吃色 罩染顏色時避免油過多 旁邊需要一塊布擦 檸檬黃加黑可以更青綠一點 但一般用灰色底加土黃即有淺淺青綠效果 白色粉底上厚重一些些沒關係 等乾了會和下面底色達到一個平衡 基本上到後面油愈來愈薄 前面底色可以厚實一些 上愈多層飽和度愈高 一開始上色不用太重 可以土黃+白色多一些 要暗就+黑 但要避免髒掉 所以第一層黑白的色階最好就做準確 以免後面調整暗部變厚 淺色厚實 暗部薄 邊緣線注意 要去感受觸摸 收放 接下來 : 木板 / 蛋彩 / 貼箔 古物市集 靜物  額頭皮膚薄 顴骨皮膚厚又有團塊感 要區分清楚不要都太像 底色也有厚薄輕重之分 底色可以盡量埋飽和 不然疊色後會被蓋住 太常忽略邊緣線了 ! 邊緣的軟 硬 質感 即便再埋色 暗面盡量三層內 之後罩染盡量不要補底色了 除非不夠 不然不會透

臺南奇美博物館個人筆記1

圖片
首圖先放一張美美的奇美博物館夜拍攝影 (圖片取自中廣新聞網) 以及好吃的擔仔麵(灬♥ω♥灬) 這篇看畫筆記的部分寫的很散亂 基本上是一篇只有自己看得懂的筆記XD 第一次來奇美博物館是十幾年前的小時候 當時還在舊館的奇美實業大樓 當年那尊號稱世界最大北極熊標本(下面這隻,圖片取自奇美博物館線上典藏網站) 我還要抬頭看、看得目瞪口呆! 十幾年後再來看他 我已長高長大了 沒有當年那麼令我震撼了XD 還有古典肖像畫 小時候也是看得目瞪口呆 現在長大了,再回頭看看那些油畫 我還是看得目瞪口呆。 當時已開始學畫了 小小的內心被精美的油畫作品感動 心底暗自發願長大後也要那麼厲害!!! (騙你的,我只有嘴巴開開+腦袋空空而已。)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奇美博物館歷史好了: 奇美博物館舊館於1992年啟用,2013停用 新館建築工程於2008年12月開始動工 花費台幣約18.5億元興建,佔地9.5公頃 2015年1月,於都會公園的奇美博物館新館正式啟用。 打到這裡 突然覺得想了解的人去看維基百科就好了 來閒聊一下 聽說童年的陰影與長大後的性格有很大的關聯性 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 最害怕國語課的到來 只要打開課本我就會出現 心理學中的制約反應: 看到課本裡擔仔麵的圖片,就流口水 看到課本裡擔仔麵的圖片,就流口水 看到課本裡擔仔麵的圖片,就流口水 這樣反反覆覆,讓我完全無法專注在學習上! 以致於現在,還是會把擔ㄗˇ麵唸成擔ㄗㄞˇ麵。 我童年最大的陰影、莫過於國小三年級下學期的國語課本的內頁 (看得到卻吃不到的擔仔麵圖片) 就是因為這樣想要卻得不到的童年的遺憾 長大後才會有這麼愛吃擔仔麵的性格。 轉眼間十幾年 已能坦然面對小時候恐懼了 敢回頭看,是因為我終於吃到擔仔麵啦!!!(就是這一頁) 其實最近幾次來台南都會去吃國際盛名的度小月擔仔麵 真的是像課本裡寫得那樣:「小小的一碗擔仔麵」 難怪課文裡的小朋友還「要了第二碗」 上次去台南有去吃一家在地人推薦的「小公園擔仔麵」,在圓環旁 都同樣好吃,個人認為小公園CP值更高~ X話說完了XD 以下開始你看了會覺得亂七八糟的個人筆記 Portrait of Frederick van Marselaer 范戴克 臉部的英國紅與青綠色的分布分散 (範圍小,陰影面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