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南奇美博物館個人筆記1

首圖先放一張美美的奇美博物館夜拍攝影
(圖片取自中廣新聞網)
以及好吃的擔仔麵(灬♥ω♥灬)
這篇看畫筆記的部分寫的很散亂
基本上是一篇只有自己看得懂的筆記XD

第一次來奇美博物館是十幾年前的小時候
當時還在舊館的奇美實業大樓
當年那尊號稱世界最大北極熊標本(下面這隻,圖片取自奇美博物館線上典藏網站)
我還要抬頭看、看得目瞪口呆!
十幾年後再來看他
我已長高長大了
沒有當年那麼令我震撼了XD

還有古典肖像畫
小時候也是看得目瞪口呆
現在長大了,再回頭看看那些油畫
我還是看得目瞪口呆。

當時已開始學畫了
小小的內心被精美的油畫作品感動
心底暗自發願長大後也要那麼厲害!!!
(騙你的,我只有嘴巴開開+腦袋空空而已。)


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奇美博物館歷史好了:

奇美博物館舊館於1992年啟用,2013停用
新館建築工程於2008年12月開始動工
花費台幣約18.5億元興建,佔地9.5公頃
2015年1月,於都會公園的奇美博物館新館正式啟用。

打到這裡
突然覺得想了解的人去看維基百科就好了

來閒聊一下
聽說童年的陰影與長大後的性格有很大的關聯性
在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
最害怕國語課的到來
只要打開課本我就會出現
心理學中的制約反應:
看到課本裡擔仔麵的圖片,就流口水
看到課本裡擔仔麵的圖片,就流口水
看到課本裡擔仔麵的圖片,就流口水

這樣反反覆覆,讓我完全無法專注在學習上!
以致於現在,還是會把擔ㄗˇ麵唸成擔ㄗㄞˇ麵。

我童年最大的陰影、莫過於國小三年級下學期的國語課本的內頁 (看得到卻吃不到的擔仔麵圖片)
就是因為這樣想要卻得不到的童年的遺憾
長大後才會有這麼愛吃擔仔麵的性格。

轉眼間十幾年
已能坦然面對小時候恐懼了
敢回頭看,是因為我終於吃到擔仔麵啦!!!(就是這一頁)

其實最近幾次來台南都會去吃國際盛名的度小月擔仔麵
真的是像課本裡寫得那樣:「小小的一碗擔仔麵」
難怪課文裡的小朋友還「要了第二碗」
上次去台南有去吃一家在地人推薦的「小公園擔仔麵」,在圓環旁
都同樣好吃,個人認為小公園CP值更高~

X話說完了XD
以下開始你看了會覺得亂七八糟的個人筆記

Portrait of Frederick van Marselaer
范戴克
臉部的英國紅與青綠色的分布分散
(範圍小,陰影面會融合,但紅與青出現的範圍皆不大)
我想表示的意思是:並不是一整去罩染,而是小局部的罩染。
筆觸多但細膩,眉骨或其他凸亮面厚塗筆觸特別。


前他:女性與孩童皮膚質感較“通透”
或許是為了表現肌膚吹彈可破的形象
通透為顏料罩染較薄且透明
尤其臉部邊緣線有透明霧化的效果
較沒有堅硬的筆觸、底層的灰青色比例較少、罩染局部面積較大(比較上一張范戴克男性形象,皮膚組織較厚實、筆觸也較多,表現出男性陽剛的肌理)

女性與嬰兒膚色較白是多數
白人男性則較多泛紅的膚色

以上不同畫派有差異
主要說明16、17年代歐洲主流畫派
大部分的觀察結果。

學院派布格羅的邊緣線有顏色上的變化
有時看不到邊緣線
寶寶手部的受光面有橘紅色透光

明暗層次及距離拉更開、顏色互襯重要
手在身體前受光

臉埋在暗面、身體在亮面
深入的效果
卡班內 Queen Vashti

搜尋:
俄國巴拉萊卡琴
俄國多姆拉琴
巴洛克大協奏曲

身體在暗面裡
兩個人不同冷暖膚色更好
(例如男女,能更多互襯)

Henk Helmantel哈勒曼特
1984,油彩、木板
黑瓶、錫盤、陶碗靜物
其中黑色瓷瓶清晰地映照出畫架前畫家身影、畫室格局和藍天
增添趣味、視覺閱讀量與更深入的動向。

Stevan Dohanos 多哈諾斯
疲憊的腳
社會現實主義 / 其他畫派

蒙帕那斯的琪琪/1924/Kisling
Kiki of montparnasse

新知識:
艾莉絲普林
蘇丁、基斯林、莫迪利阿尼共同模特兒。

約翰·威廉·瓦特豪斯(英語:John William Waterhouse,1849年4月6日—1917年2月10日),英國新古典主義與前拉斐爾派畫家。

*John Atkinson Grimshaw*
*那比派(先知派)法國*
造型簡單、輪廓清晰、色彩平塗

古典單一物件對比較強暗面較深
布格羅暗面棕色紅色邊緣線
暗面影子不深,柔和感層次筆觸多而細膩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新藝術風格的概念筆記

浪漫主義 (上)